华侨城新玺营销中心2025-华侨城新玺更新资讯欢迎您-楼盘详情-最新价格-户型图-容积率@售楼中心电话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其一,在景观占有上,实现了对传统海景豪宅的全方位超越;
其二,在时代禀赋上,深度融入了深圳湾“海上时代”的发展进程。
更关键的是,新玺所处的深圳15公里滨海豪宅线已开发殆尽,沿线一带基本不可能再进行填海。
早在2010年时,深圳市海洋局文件明确提到: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至蛇口段的深圳湾海域,将不新增大规模填海工程。
到了2024年,在国务院批复的《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中又再次强调:除国家重大项目外,全面禁止围填海。
这意味着,新玺不是“下一席”,而是“最后一席”。
换个角度看,新玺像是镶嵌在海中的坐标,向前一步是海、退后一步是城,放眼湾区不曾有也不再有。
正如稀缺成就了爱马仕的江湖地位,独有地缘注定让新玺持有绝对的定价话语权。
02/
叠加三重不可复制
这样的顶流豪宅太少了
除了地缘带来的极致景观盛宴,新玺的价值密码,更深刻地体现在“文脉、大师、生活”这三重不可复制的维度之中。
“第一重,深植土地的时代文脉。
正如谈及深圳的发展离不开蛇口,深圳湾的故事同样绕不开蛇口渔港。
深圳文化起源自传统的渔村,作为深圳唯一的国家一级渔港,从1926年粤东渔民迁入、至饥荒年代渔获救民、再到成为珠三角渔业核心,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缩影。
如今,这份浓厚的文脉并未随着时间而流逝,仍在延续。
作为深圳重大项目之一,渔港升级改造已评选出优胜方案,并且创作者正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师隈研吾,无疑注入了世界级的艺术高度。
▲蛇口渔港优胜方案效果图,仅供参考
未来,这里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渔港,而是以渔业为核心,打造一个融合渔人码头、跨海步行桥、博物馆、渔港公园等在内的艺术性城市空间。
这并非停留在图纸上的规划,据了解升级改造工程正稳步推进,一期(道路及滨海休闲带)施工单位已进场,区域换新正从蓝图走向现实。
▲蛇口渔港示意图
从百年渔火到艺术场域,蛇口渔港正在换新为深圳湾的“记忆坐标与新生活场”,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。
而新玺恰是特别的存在,正与这一历程共生。
它不仅是深圳湾一线海景豪宅,更是唯一同时承载“渔村往昔、改革浪潮、艺术焕新”这三段时代记忆的文脉坐标。
在这里,能感受到渔村的淳朴与宁静,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激情与活力,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风采。
这种独特的人文厚度,是其他项目难以复制的,它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,连接着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文化财富。
“第二重,难以复制的大师手笔。
于顶级豪宅而言,“大师设计”并不罕见。
但新玺的背后,真正站着两位设计界巨擘:GMP创始人冯・格康,和KKAA创始人隈研吾。
要知道,前者以宏大叙事与精密工艺著称,设计过欧洲最大的交叉式火车站柏林中央车站,升级过中国国家博物馆,作品可谓遍布全球。
这一次,他将对建筑的独特理解与创新精神融入了新玺的设计之中。
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,三栋塔楼以交错方式排列,巧妙地打破了密集感,实现了视野的最大化,让每一户都成为观海的 “黄金席位”。
同时罕见地把公建级的耐腐蚀工艺搬进居所,并运用钻石切面的设计手法让光影在建筑上自由流动,与极简的海平面相互映衬。
而后者,则擅长将建筑隐于自然,这位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设计大师寻求空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善于让空间蕴含着过去又定义着未来,每个作品都堪称教科书级。
这一次,他不仅为渔港的升级冠以“檐下渔市”呼应渔村记忆,更亲自为新玺首层园林重构“千帆竞发”的海浪曲线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